近日,高通2025财年发布财务报告,第三季度(自然年Q2)营收达104亿美元,同比增长10%,实现双位数增长。
可见其手机芯片的业务依然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比的销售额也基本保持了稳定,而汽车和物联网的业务则表现出了尤为亮眼的生长势头,分别同比的增长21%和24%,都已初现了为公司的增长的新动力。
基于汽车与IoT等新兴业务的不断壮大,高通这一系列亮眼的业绩不仅充分地验证了公司的“多元化”的战略之路,也增强了了对其长期的可持续的增长的信心。
以高通在AI处理、高性能低功耗的计算及先进连接技术的优势为支撑,使得其成为边缘AI的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的平台。
此外,高通与三星、小米等安卓厂商合作紧密,今年已有124款搭载骁龙8 Elite芯片的手机上市,而小米将成为首家推出下一代骁龙8 Elite芯片手机的厂商。
除手机外,高通也在积极布局XR(扩展现实)和可穿戴设备领域,目前已有19款智能眼镜采用高通技术,进一步扩大其在智能终端市场的影响力。
小米芯片战略:深化合作与自主创新并行
近年来,小米在芯片领域的布局呈现出“两条腿走路”的趋势。
一方面通过持续与高通的战略合作,不断地为其高端智能手机的市场竞争力都作了了进一步的保障。而随高通最新财报的发布,小米又将将成为全球首家将下一代骁龙8 Elite的旗舰芯片的手机厂商,延续了其“高通旗舰芯片的首发者”的良好传统。
尽管目前的主力还主要部署在中低端的机型上,但小米的自研澎湃系列处理器的不断推进也无不体现了小米在芯片的自主化上的长期的坚定决心。
这种“合作+自研”的模式,使得小米既能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又能逐步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国产芯片崛起:从跟随者到挑战者
小米的芯片策略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华为海思、紫光展锐等一批崛起的国产企业的不断壮大背景下,国产芯片也从过去的“跟随者”逐步走向了“挑战者”的地位.。
尽管外部的技术壁垒让国内的厂商颇感头痛,但在AIoT、汽车芯片等新兴高科技领域却也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国内厂商突破浪潮,如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的在自动驾驶的芯片上的进展等都为此次的大展一一展现了他们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与此同时,国家政策持续扶持半导体产业,资本和市场双重驱动下,国产芯片正逐步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并向高端市场渗透。
国产的技术日臻成熟、生态的不断完善之际,国产芯片也将有望在全球的供应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无代码平台兴起:降低技术门槛,加速创新
在芯片产业变革的同时,另一场技术革命——无代码和低代码平台正在崛起。
采用其简洁的可视化界面手段,甚至非一线技术的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地通过拖拽的方式快速地构建起自己的应用,从而极大的降低了软件的开发门槛。
例如云表等一系列的平台不断涌现之际,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就能实现从传统的“线下”向“线上”的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可能。
无代码的广泛普及同时,不仅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都开始了深刻的变革。
更重要的是,无代码的崛起也将与芯片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联动,更加易用的开发工具的出现,无疑将会使得更多的创新性应用能够快速的落地。
芯片与无代码的协同效应
芯片性能提升和无代码平台成熟,正在形成良性循环。
基于低代码的应用日渐复杂,更强算力也就成了其所必需的催化剂,而无代码的生态层也正以其能为个性化硬件需求为其下一波的发展的动力。
而小米的AIoT的战略布局就以高通的芯片平台为依托,通过无代码的工具就能快速的将智能的硬件产品推向市场。
这种协同效应不仅大大地加速了产品的迭代,也让了一些中小企业和开发者都能更便捷参与到技术创新中,从而更好地推动了产业的进一步的升级。
未来展望:生态融合与自主可控
芯片的国产化和无代码平台的逐步普及之际,未来科技行业的格局也将悄然的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
但在目前的芯片领域中,中国企业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瓶颈,尤其是先进制程技术、领先的EDA工具等都还处于起步的阶段还需要通过不懈的攻关来逐步的突破技术的壁垒。
而无代码的平台的发展,更需要强大的底层算力和更开放生态的支持。
两者的结合,或许能帮助中国科技产业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路径——以更灵活的开发模式、更低的创新成本,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独特优势。
而此时小米等企业的探索,正在为这一未来奠定基础,而最终的赢家,将是整个中国科技生态。
易云达配资-股票查询网-中国股票配资网网-股票配资平台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